关于印发《徐州工程学院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9-30浏览次数:34

 


徐工院人发〔202414



关于印发《徐州工程学院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方案》的通知

 

各部门、各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方案》已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徐州工程学院

2024925



徐州工程学院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方案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和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师〔20182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促进教学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苏教高〔20221号)《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与发展规划,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潜心教书育人,提升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实施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课堂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技能提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教师将教学技能提升与自我修养相结合,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心怀国之大者大先生

二、建设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系统培养的原则,坚持学校引导与学院落实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案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体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创新、教学研究、教学评价、教学反思以及实习实训指导等方面能力进行全方位培训培养,以全面提升全校教师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三、实施范围

承担我校本科生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学任务的45周岁以下的教师岗教师和辅导员。

四、主要措施

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奋斗目标,充分依托校内外优质资源,多措并举,整体提升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基础素养、技能技巧、创新发展到团队引领四个层次进行定向培育与重点支持,帮助新进教师站上讲台、青年教师站稳讲台、骨干教师站好讲台,促成教学名师养成引领讲台。

(一)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引导教师自觉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徐州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规定。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核,使广大教师秉持三个牢固树立,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践行四个相统一,培育教育家精神,成为具有崇高的精神追求与良好的职业风范的大先生

(二)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

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发展的规划、培训、评价与服务体系,形成有序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咨询服务的长效机制,为教师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服务与支持,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的提升。建设校本培训专家库和教师培训资源库,设置教师教学发展专项教研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创新实践。

设立教师发展学分银行,实施教师教学培训学分制度。建立教师电子档案,通过参与各级各类校内外培训、教学工作坊、国际合作培训、教学竞赛、教学沙龙、教学示范、公开课等教学专题培训活动可获得培训学时与学分,使教师培训工作系列化、系统化、全员化,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教师参加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服务平台的在线课程学习与线下培训活动,考评合格可获得继续教育学时,学时可认定为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科目学时,作为教师职务评聘的参考依据之一。

(三)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分层培养

1.新进教师岗前校本培训项目

组织新进教师开展岗前培训和入职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掌握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熟悉工作环境,了解规章制度,适应工作要求。

1)实施新进教师岗前和入职统一培训制度。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校史校情校规、教学基本功、教研和科研方法与实践、教学交流、教学训练、实操演练及名师示范、教学观摩等,对新教师进行学校文化、师德师风、学术道德、教学管理基本制度、现代教育技术等专项培训,帮助新进教师尽快站上讲台。培训后进行考核。

2)实施新教师助教制度。为新入职教学岗位且高校教学经历不足1年的,或无高校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提供教学能力跟进帮扶、指导,通过导师制、助教制、学分制等方式,进行教学基本规范和教学基本技能培训,确保其上讲台前能形成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助力新教师获取学校教学任课资格。

3)实施新入职教师教学准入制度。青年教师进校后在未取得教师资格证和学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合格之前不得担任课程主讲教师。经学校考核通过后,方可独立承担课程教学任务。考核未通过者,可作为辅导教师跟班听课学习。

4)实施新入职教师试讲评课制度。新进教师独立承担课程主讲任务前,二级学院须安排试讲评课,试讲至少15分钟的课程内容。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导师、教研室(或实验室)主任、教学督导以及同行教师参加,评课人数不少于5人。试讲后现场进行公开评议,帮助青年教师改进教学,并明确给出试讲是否通过的结论。对试讲不通过的,学院须提供帮扶,直至试讲合格。

2.“新手教师教学帮扶项目

加强对教学困难教师的精准帮扶。经过培训后对教学工作依然存在困难的教师主动提出帮扶申请时,对其实施精准帮扶与个性化咨询辅导;对教学质量考核连续3次处于学院末尾5%的专任教师,会同相关二级学院共同帮扶,邀请相关教育教学专家组织开展相关教学诊断,根据把脉结果,开展个性化教学咨询和教学能力提升支持服务。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实施等相关研修工作坊,开展优课示范、实践指导、评估反馈等形式磨课活动,帮助其解决教学工作的困难和盲点,培养其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教学组织和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等,切实帮助教师站好讲台。帮扶对象如果经历2个周期的精准帮扶后依然不能站稳讲台的,须提交人事处,拟作调岗或调离处理。

3.教学培训促优提升项目

教学培训可以传播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推动教师进行深刻的教育反思与教学研究,从而推进教学改革,同时促进教师提炼教学特色,分享教育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1)名师讲坛。邀请校外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研究专家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者做客名师讲坛,讲授教学理论、发表教改观点、传授教学经验、演示教学方法,以影响和促进教师教学发展。

2)教学沙龙(讲座)。邀请校内外教学名师和能手与广大教师面对面交流,一起分享、交流和讨论课堂教学、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经验和成果。

3)教学观摩。邀请和组织省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教学竞赛获奖老师代表等讲授校内开放课堂和公开示范课,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与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之间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的学习和交流。近2年进校的教师都要参加示范教学的观摩,观摩次数不少于2门次。

4)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与工作坊。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能力培训与进修,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专业及课程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项培训等,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专项培训班、工作坊和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通过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各类教学改革研讨会、课程改革研讨会、专业建设研讨会、教学能力培训等教学类会议,促进我校教师对教育教学方面的深入理解,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

5)网络学习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超星教师直播讲堂等网络学习培训,引导教师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向,洞见教学创新理念,学习教学发展新模式等。

4.教学竞赛促优提升项目

对承担教学任务的中青年教师,实施教学竞赛促优提升方案,通过组织开展校、省、国家三级教师教学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助力教师在教学竞赛中更新教学理念、探究教学方法,培养教学学术能力。

1)微课教学比赛。微课重点考察教师针对特定教学任务,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并将教学的过程制作成为学习资源的能力。微课教学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微课教学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有学校、省和国家三级比赛。

2)教学基本功系列比赛。教学基本功系列比赛包括教案比赛、课件比赛、板书比赛、教学设计比赛、说课比赛等,学校会根据需要不定时的组织比赛,通过比赛加强全体教师对提高教学基本功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促使大家自觉学习、长期坚持,在校内形成比学习、比技能、比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议进校1年以上的教师积极参加比赛。

3)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一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比赛以上好一门课为理念,由随堂听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四部分组成。学校根据校级比赛成绩择优遴选推荐优秀教师参加江苏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省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并遴选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国赛)。建议进校3年以上的教师积极参加比赛。

4)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助力四新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依据国赛和省赛文件精神,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一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大赛以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等内容。学校根据校赛成绩每年都会择优遴选一批优秀作品参加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赛每年举办一次,并遴选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国赛)。建议进校5年以上的教师积极参加比赛。

5)优秀主讲教师评选。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讲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骨干力量。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学校每两年组织开展一届优秀主讲教师评选。学校根据申报材料、随堂听课、集中展示情况、教学材料检查情况、学生评教及同行评教情况进行合议评分确定最终成绩,评选出本年度优秀主讲教师。建议进校5年以上的教师积极参加比赛。

5.教师教学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加强教学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培育优秀教学成果。坚持以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践,加大教学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支持力度,引导教师积极探索研讨式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与实践,强化成果总结,培育教学成果,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层次教育教学获奖教师及高水平教学名师养成。力争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成果。

6.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完善教研室、专业建设团队、教学团队、课程课题组等教学基层组织,加强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课程组或教研室建设,充分发挥其常态化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教改研讨等活动的工作机制优势,以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改革成效、课程建设成果、课堂教学效果等为抓手,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提升教师素养与教学质量。发挥教学名师和学科专业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定期表彰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示范单位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五、政策支持与保障

(一)组织保障

校院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督导组要承担起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作的职责,定期研究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问题,参与相关工作。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配备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培训咨询队伍,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咨询专家库,增强教学促进能力和教师发展服务能力,确保实施成效。构建由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务处、人事处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协调机制,负责研究、协调、落实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事项或工作。

(二)经费保障

设立教师教学发展的专项经费,加大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资助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各学院要按照不同层次和规模情况,统筹安排一定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培训专项经费,促进教师成长。

(三)机制保障

建立和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将教师教学情况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和职务晋升挂钩,将教师的教学工作业绩与其年度工作考核挂钩,改革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将教学工作质量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营造优质优酬、多劳多得的良好竞争机制。

(四)体系保障

建立校院两级教师教学发展培养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教学单位对教师教学发展的主体能动作用,科学制定培训培养计划,使各教学单位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案能紧密衔接,形成校院两级教师教学培训活动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